|
|
|
|
|
|
|
|
|
|
|
·新疆丝路神鹰旅游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|
·联系人:党万新(法人代表) |
·手 机:13999980058 |
·电 话:0991-3853636 |
·E_mail:472480884@qq.com |
·地 址:新疆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亚大道75号 |
·邮 编:830000 |
·网 址:http://www.xjslsy.com |
|
|
|
|
消失的古王国-尼雅 |
加入日期:2008/1/23 13:27:36 浏览次数:1011 |
|
几乎同古罗马宠贝、南美洲玛雅的消亡一样,大约2000年前,曾经繁盛一时的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,悄然沉没在塔克拉玛干浩瀚无垠的沙海之中,由于难以逾越的天然章的遮掩,其宏伟的国都--尼雅默默沉睡在大漠深处上千年,鲜有人能够扰乱它的平静。
但是,越是无法企及的东西,越是激发人们的兴趣,叩响尼雅之门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。尼雅的考古意义和历史价值,对于做记者的我来说,永远都是一个朦胧的理解和印象,它之所以时刻诱惑着我,更多的是出于冒险和猎奇,我看重的是寻访它的过程并且最终能够到达那里。
驱车从和田出发,在315国道上疾驰了近4个小时,当晚9时,我们到达了民丰县。
从塔中公路464公里处进入沙漠10余里,是到达尼雅前的最后一个村庄--卡巴克·阿斯汗。午后,我们在那里与向导阿巴拜克会合后,稍做休整,便换乘沙漠车再次上路。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行程,我们在一棵枯死的胡杨树干上发现了一块斑驳的木牌,上面写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制和"尼雅遗址"的字样,阿巴拜告诉我们这就是尼雅遗址的南部边缘。
从此又前进了20公里,我们的视野豁然开朗。这显然是一声曾经被人耕种过土地,它平坦而略有起伏地伸向远方,地面上是一簇簇成网格状排列的葡萄根,像刚刚收割过的麦田。在这块盆地四周一座座高高的台地上,是一处处村舍的遗迹。远远望去,只见密集的木桩裸露地面,这些是当年房屋的构架和门框。房屋墙壁用芦苇和红柳编结,内外敷泥而成。房屋建筑一半都已被沙丘淹没,高台侧面的断崖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十分整齐的水平土层,如一道道年轮,记录着历史和自然的变迁,可以想见,漫卷的西风是怎样一层层地剥去了它周围肥沃的黄土,留给人们一个 残酷的见证。
由于经过几代考古队员的挖掘整理,如今的尼雅就像是一座被认真清理过的庄园,重要的文物早已运送出去,遗留下的遗迹也大都挂上了有序号的红色标牌。这使得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分辨出大小遗迹的重要程度,对尼雅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也能明白个一二。尼雅民居布局结构、用材及建筑方式等方面基本上大同小异。房屋建设一般都选址于河岸或湖塘边,足见人们的生存与水的密切关系。
房屋的建筑为锁、榫卯结构,大多有地梁,地梁一般选用粗大的胡杨树粗砍为方木,或只将圆木一面砍平,平铺于地面上,作为房屋的基础。地梁向上的一面每隔1.5米至2.5米左右凿有方形榫孔,用来安装壁柱,壁柱上方再接横梁,如此构一个完整的框架,再以红柳、芦苇等编成笆墙,固定于壁柱之上,就构成一座结实的木屋。
据说,许多建筑物都保持着当年废弃时的完好情景。有的房门半开着,有的则张着窗口…… 仿佛主人随时都可能返回。
溽热的沙漠风以少有的温存轻轻拂过,掀起一阵阵氤氲的沙雾,将大佛塔背后的夕阳涂抹成一片淡粉的天空,大佛塔仿佛镀上了一层灵光,使人望而生敬。大佛塔高约十几米,共分三层,下面二层是方形,上层为圆桶状,塔身通高约5.7米,此塔与我国内地的众多佛塔大不相同,是倒钵式浮图塔,与印度佛塔风格相近。大佛塔完全用土坯和泥砌成,外抹泥浆。据说那时的彩望相当流行,但佛塔却没有经过丝毫的雕琢和描绘,它就那样纯自然地挺立着,既目睹了此后的沉寂和被无知者的掠夺。它又像古埃及的斯芬克斯般地注目凝视,追问着远古和未来。
尼雅如同沉睡在大西洋中的泰坦尼克,其中的故事,只能留给后人去揣摩。
|
|
|
|
|